RPA实施过程
通过本章学习,您将了解到:
什么是RPA
RPA有什么主要的特点
RPA的发展阶段
RPA的体系结构是什么
RPA项目的实施过程?
RPA的未来趋势怎么样?
什么是RPA?
RPA 全称“Robotics Process Automation”,中文为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 基于事先设定的业务处理模型,以虚拟劳动力的形式在现有信息技术系统中进行业务处理,完成预先指定的目标。用更加通俗的语言可以描述为RoboticsProcessAutomation,就是根据可执行的脚本完成,通过模拟人的电脑操作替代人来进行业务处理,凡是具备执行程序的脚本工具都可以称之为机器人。RPA 应用在财务业务域可以称之为财务机器人,应用在营销业务域可以称为营销机器人。
RPA有什么主要的特点?
-
低成本:通过机器人实现流程 工具自动化与流程标准化相结合,可以节省30%——50%的成本;
-
高效:与手动操作相比,机器人操作 速度可以达到手动处理的5倍,并且可以实现全天工作;
-
合规性:可以满足数据存储要求,并有助于采用规则驱动 交易满足财务要求;
-
高安全性:数据更安全,在人工干预过程中不会发生数据丢失的风险;
-
可扩展且灵活:RPA可应用于多个领域和行业。
RPA的发展阶段
-
RPA 的第一阶段
RPA 软件囊括了现在的所有的电脑桌面操作,部署在个人电脑上,用来进行一些业务处理。此阶段的 RPA 缺点也十分明显,它不支持端到端的自动化,难以大规模推广应用。
-
RPA 的第二阶段
RPA 包含了当前所有的流程自动化处理的功能,推广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也可以实现基于流程的自动化处理,可以部署在 PC 端和虚拟机上。不足之处在于此阶段的 RPA 需要人工进行管理。
-
RPA 的第三阶段
也就是当前的 RPA 阶段,它具备基于流程的自动化处理能力,具备机器人的调度能力,甚至具备一定的高级分析能力,它可以与 ERP、BPM 等业务应用系统进行集成,甚至可以部署在云端上。但是它无法就非结构化的业务数据进行处理。
-
RPA 的第四阶段
RPA 将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相结合,通过机器人深度学习、图像识别技术和语音交互技术,实现非结构化数据以及纸质单据的处理功能,进行高级别的预测分析。
RPA的体系结构是什么?
RPA包括设计器(开发工具)、执行器(运行工具)和控制器(控制中心)这三大部分,其中设计器包括机器人脚本引擎(BotScript)、RPA核心架构(RPA Core)、图形用户界面(GUI)、记录仪(Recorder)以及插件/扩展;执行器是用来运行已有软件机器人,或查阅运行结果的工具,开发者首先需要在设计器中完成开发任务,生成机器人文件,之后将其放置在执行器中进行执行,在执行完成时,进程将运行的结果、日志与录制视频通过指定通信协议,上报到控制中心,确保流程执行的完整性;控制器主要包含管理调度、用户管理、流程管理、机器人视图这四项。
RPA项目的实施过程?
第一步:搭建整个RPA程序框架;
第二步:以流程中某个业务实例的正常处理过程为基础来开发RPA程序;
第三步:当正常处理流程可以自动化运行之后,按照业务处理要求,再在RPA中加入必要的循环处理、分支处理,并将原来程序中的业务数据常量转换为参数变量;
第四步:在满足了正常情况的自动化处理之后,开发人员需要在RPA程序中增加必要的日志跟踪和异常处理;
第五步:当RPA程序开发完成之后,开发人员就需要为将来可能存在的横向扩展、环境变更等定义项配置文件,将程序中的部分参数改为读取配置文件的方式,为下一步最终用户的UAT测试做准备;
第六步:开发人员完成一定规模的样本测试之后,就可以执行最终用户的UAT测试了。
RPA的未来趋势怎么样?
-
与ERP和CRM集成
RPA具有“无侵入性”且配置灵活,能够连接多个异构系统,模拟人在电脑上不同系统间的操作行为,自动执行重复、规律的任务。
-
AI能力成标配
市场对RPA的预期越来越高,各类RPA产品层出不穷,AI能力正成为新一代RPA产品的标配。
-
关注数据隐私
RPA按照严格的隐私和安全协议构建,是“非侵入性”的,并可根据特定流程进行定制,对企业其他流程部分的访问权限有限,甚至无法访问。
-
认知业务流程管理(CBPM)
认知业务流程管理(Cognitive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是RPA发展的一个阶段,是企业希望利用的下一个重要方面。
-
语义自动化
现阶段,RPA开发者必须一步一步地告诉机器人该做什么:“移动到这里,打开这个,提取那个……”即使在拖放式、低代码环境中,搭建自动化流程也可能非常复杂。而语义自动化可以让开发者摆脱这些规则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