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A项目实施与未来趋势
本文将简单介绍RPA项目实施与未来趋势,以下为大纲:
初识RPA
RPA的项目实施又是如何呢?
对RPA未来趋势的讨论
初识RPA
RPA是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机器人自动化)的简称。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虚拟机器人”替代人工的一种方式。RPA不仅可以模拟人类,而且可以利用和融合现有各项技术,实现其流程自动化的目标。或者可以理解为:软件自动化=人工+电脑。由于它可在无需改造原有业务系统的条件下即可为企业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所以这种非侵入式技术部署受到了许多企业的青睐。
RPA一词出现于2000年,此时它已经能将人工智能技术和自动化技术有效结合,其中应用最多的还是OCR技术,这让RPA软件不再依赖于代码进行屏幕抓取,而是允许用户以可视化的方式使用拖放功能,建立流程管理工作流,并且将重复劳动自动化。这种方式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门槛,无需专业编码只是即可迅速获取数据与搭建流程,也是RPA的价值所在。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提上发展日程,RPA这项技术在各行各业实现了快速增长,特别是在保险、医疗保健、银行、新零售等行业。
RPA的项目实施又是如何呢?
RPA是运行在计算机中的机器人程序,能实现的自动化流程,而一些物理世界中人的行为就无法利用RPA来模拟和替代。RPA最原始的动力是替代人工劳动,降低人工成本,实施RPA项目之前,首先需要考虑投入产出比的问题,对于人工操作的成本与实施维护的成本需要做一个比较,其次还要考虑业务灵活性的问题,RPA一旦将业务流程和处理规则固化下来,也就意味着业务人员在业务办理中自主控制力的降低,随之带来业务灵活性和业务人员应变能力的问题。当然,我们还需要从效率、风险、安全、IT建设周期等其他未读来判断一个流程是否需要自动化。
为了让员工更有效的使用自动化系统来提高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需要分析哪些人和系统的交互是必要的、高价值的、有创造性的,而哪些交互是机械的、低价值的、可能由机器来完成的。RPA软件机器人就是对应这种需求而产生的,用来取代那些机械的、低价值的、可能由机器来完成的人机交互,提高企业的自动化和数字化水平,将员工从大量重复的机械的、低价值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更加集中精力于创造性的高价值工作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通常来讲,那些重复执行且劳动量大的工作一定是人力相对密集的流程,越多人执行这样的流程,规则越不会轻易调整,将这些流程自动化所带来的业务收益通常也会更大。正因如此,RPA对于那些具有明确业务规则、重复执行且业务量较大的、相对稳定的业务流程尤为适用。
对RPA未来趋势的讨论
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RPA软件机器人在不断发展进化。
几乎所有的预言家都预测RPA的未来将是RPA+AI,他们相信,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将会帮助RPA,最终达到智能流程自动化。机协同新时代已经到来,RPA的自我学习帮助RPA进入AI领域。
麦肯锡提出IPA(Intelligent Process Automation)智能流程自动化的核心运营管理模式,将智能管理化从RPA提升到了IPA,它是在目前RPA基础上结合了机器学习等AI技术,随着深度学习和认知技术的快速发展,IPA将逐步具备制定决策的能力,从而远超出现有的基于规则的自动化,从根本上提高效率,提高工人绩效,减少操作风险,以及改善响应时间和客户体验。
在未来,如果IPA接管了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员工就可以被完全解放出来,从而专注让客户满意,并从其他偶发低频影响大无法量化的新数据中思考如何实现业务目标,这将是一幅全新的图景。
当重复性、低价值、无需人工决策等固定性流程化的操作越来越制约企业的发展,RPA流程设计挖掘的引入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它可以替代人工或者辅助人进行自动化的任务,为企业减少大量的成本,同时带来了工作效率的提升。简言之,流程挖掘可以利用IT系统采集的数据进行操作流程分析,并揭露潜在的隐患和风险,进而优化提升,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卓越运营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